今天是:
学生工作
学生党建 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生党建 >> 正文
“风云际会,相约建党”——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
发布日期:2021-04-25    作者:金雪、陈兴豪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简介:中国共产党“一大”会址纪念馆,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374号(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),被毛泽东同志称为“中国共产党的‘产房’”,也被习近平同志称为“中国共产党人的‘精神家园’”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,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望志路106号(今兴业路76号)召开,制定并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,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。一大会址,是李书城、李汉俊兄弟的住宅。7月30日晚,第六次会议正在进行,突然,一个穿灰色竹布长衫的中年男子闯入,朝室内东张西望,代表们问他干什么,他含糊其辞,之后匆忙离去。富有秘密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机立断:此人一定是“包打听”。于是,众人迅速收拾文件,从前门分散而走,仅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二人。一刻钟不到,法租界巡捕房警车开来,严密搜查两个小时,并对二人详加盘问。此后,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提议下,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。中共一大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,确定党的名称为“中国共产党”,旗帜鲜明地把现实社会主义、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,这是对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飞跃。

相关人物简介:陈望道是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初译者(1920年8月初版本)。1920年初春,陈望道受上海《星期评论》社的委托,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进行《共产党宣言》的翻译工作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,他躲在老家柴屋里,在泥地上铺几捆稻草当作凳子,再将一块铺板搁在两条长板凳上,既当书桌又当床,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翻译工作中去。4月下旬,陈望道终于完成这部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。同年8月,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文全译本终于在上海面世,首印1000册,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,很快售罄。9月再版,加印1000册,马克思肖像的底色变成蓝色。由陈望道翻译的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出版,对建党前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,对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,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,对推动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蓬勃发展,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。许许多多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由此而觉悟,并带领广大劳苦大众走上革命道路。

感悟:“1921年,五四运动之后,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、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,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,中国共产党诞生了。”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马列主义,今天在一大会址纪念馆,更清楚知道其一个重要载体正是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
这条路,是一段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。百年时光,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,见证着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,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见证老石库门周边街道变身繁华的上海新天地。在璀璨的现代都市中,纪念馆庄重而不失亲切,将红色的基因与血脉,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参观者的心头。

勿忘昨日苦难辉煌,无愧今日使命担当,不负明日复兴梦想。纪念馆还通过举办临时性的专题展览,包括“点亮中国: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”“日出东方:近代上海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文物史料展”等,将研究成果、文物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、宣讲资源,将这浓厚的红色不断辐射、延伸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
Baidu
sogou